从五十岁开始,要守住家门,别让这几件祸事进门
五十岁,意味着人生过半,也意味着“天命已知”。
谁都没有理由,站在原地不动,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生活方式,适应新的社会规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现实和虚拟之间,在家庭和社会之间,在人与人之间,在人和外物之间......都存在一道若隐若现的门。
我们的家门,不仅能阻挡外面的喧嚣,还能把家庭的幸福,锁定在每个家人身上。
年轻时,走出家门去耕耘,中年过后,带着收获回家。这是最好的人生模式。如果下半生还过含辛茹苦的生活,虽然壮丽,但是会很累。
因而,五十岁之后,要学会往回收,坚持守护家门,做好大家长,不让祸事进门。这是做人,应有的格局。
01
拒绝供养好吃懒做的子孙,不让“啃老”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家。
很多家庭,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父母安排孩子做点什么,孩子懒得动,于是父母摇摇头,骂骂咧咧几句,就自己动手做了。
父母一次次“代劳”,体现的是爱,也让孩子误以为“我不做,有人做”。这是不好的风气。
当父母过了五十岁之后,还要代替儿女去奋斗,一定会很累。儿女买房了,父母还贷;儿女买车了,父母却在吃腌菜;儿女结婚了,旅行去了,父母却在刨地......对比一下,父母真的很悲哀。
孩子啃老,这是一种因果关系,不是孩子天生就这样。
《增广贤文》里说:“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在古训的背后,还得加一句“仁慈还生啃老儿”。啃老和被啃老,同样可恶。
当儿女成年了,第一时间赶着他们去工作。就是儿女要参与公考等,也应该是一边打工一边琢磨,不要有任何“蜗着”的借口。当下的狠心,就是未来的孝心。
02
拒绝那些“半生不熟”的人来串门,不让“被骗、杀熟”的套路发生在自己家。
五十岁的人,多少有些积蓄了,也在积极准备退休了。因而,有人盯着你的钱袋子,不足为奇。
能够欺骗到你的人,不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人,而是那些有些熟悉的人。
“有些熟悉”,也就是说,介于亲人和陌生人之间的人。
亲人一般不会欺骗你,而是想办法爱护你;爱人不会欺骗你,以后都是老伴了;陌生人想要欺骗你,你不会相信。
因而,要骗你的人,总是找你“套近乎”,还找到了某个借口,上门服务,上门免费送东西。一来二去,你就和他熟悉了,但是又“不知底细”。这时候,骗局最容易产生。
很多人被骗了才发现,自己只知道对方姓啥,家住那个县,具体情况,一问三不知。如果没有了联系方式,骗子从你的世界,算是人间蒸发了。
一开始,半生不熟的人,就不能来你家,那么你就保护好了自己。有什么事情,非得联系,就在网络上,扯几句,看到不对劲了,大不拉黑、删除。
03
拒绝喋喋不休、哭哭啼啼的人来做客,不让“嘴里的祸事”蔓延到自己家。
五十岁之后,你也算是长辈了。起码是一个有经验的人了。
有人找你哭诉,要你去帮忙,是对你的信任。但是你却要多长一个心眼。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用嘴巴的事情,一定要小心为上。
作家凌濛初讲了一个故事。
宋朝熙宁年间,相国寺前有一相士,说的话,非常灵验。
有一个读书人丁湜来拜访相士,问前程如何。相士开口就说:“先辈气色极高,吾在此阅人多矣,无出君右者。”言外之意,就是可以一举高中了。
丁湜去赶考的时候,找人赌钱,因此熬夜太久,导致精神不振,考试不畅了。他回想起相士说过的话,马上去找相士的麻烦——说得一点都不准。
相士说:“你赌钱,能赖谁?”丁湜理亏,只能服气。矛盾就此罢休。
人的嘴,两张皮。“上”是你说的,“下”也是你说的。
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来很开心,但是祸事也从中衍生。那些来找你唠叨、哭诉的人,肯定没好事,最好是拒绝在门外,就是他拉着你,说个不停,也是听着,然后找理由离开。
嘴上功夫厉害,真的没有用。人越老,越不要瞎说,要积口德。
04
拒绝帮助那些长期缺钱、东躲西藏的亲戚朋友,不让“道德缺失”的烦恼到自己家。
“我没有地方去了,无家可归了”,如果有亲戚朋友对你说这句话,千万不要第一时间安排该亲戚朋友到你家居住。
要看看,对方是因为什么情况,导致无家可归,对方家庭是什么状况。
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单身男子,隔壁住着一个寡妇。夜里,寡妇家的房子,被大雨和大风推倒了,要到男子家借宿。
男子拒绝了,说:“你我在一起,有事没事,都说不清。”因此,人们佩服鲁男子的智慧和情操。
受灾的人,你可帮助他,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你的亲戚朋友,长期困难、到处流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很多人,因为懒惰、乱投资、人品很差,导致穷困,你也去帮忙,显然是错误的。
善良人帮助善良人,勤快人帮助勤快人,强强联手,才是应有的社交模式。
05
家,是一片小小的天空,也是一个温暖的空间。我们奋斗了半生,就是为了拥有一个像样的家。
现在,我们有了家,就要积极地守护它,而不是打开家门,随意让别人进出。要知道,开门是为了迎接福气和春风的,从来不是为了迎接祸事。
赚钱,起家之本;存款,保家之本;和顺,兴家之本;规矩,爱家之本。
后半生,要改变和外界相处的方式,均衡感情和利益,要保持家内的祥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