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头条!用什么来修复那些被等待揉碎了的日子?
编者按: “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最后是永远不要互相遗忘”。回首2022走过的路,遇见的喜怒哀乐,都将变成时间最珍贵的记录。澎湃评论部推出年终特别策划《冲破时间的困境》,记录和书写你我的2022,期待在新的一年,每个人都能迎着阳光、温暖前行!
题图:新裤子乐队苏州站演唱会。
(资料图)
今年七月初,苏州慢书房举办的《四人诗选:于小伟、鲁羊、毛焰、韩东》分享会上,我表达了自己对书中第一首诗《那个等待的故事》的喜爱。一年将尽的此时,我越发觉得于小伟写于多年前的诗篇,就像是为今天而作:“我们不仅等来了/等待的东西/还等来了我们没有/等待的,还有一些/你想都没想过/的东西,也来了/你甚至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我们/从来都没有/等待过它们”。
最近这三年,我们都在等待中度过,书写着自己“等待的故事”——等待疫情过去,等待回归日常!等待,原本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如巴尔扎克所说,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寻常日子里的等待,只需调动我们的耐心,调整生命的节奏。但疫情中各种各样的等待,因为加载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太复杂的关系、过量且芜杂的信息,而被不断地拉长、放大、强化、扭曲、变形,以致超出了生活的常态。于是,我们的日子被等待悄无声息地揉碎。
等待探望母亲,等待回到祖国,等待返校走进课堂,等待解封后去菜市场,等待停在半途的快递,等待走进田间侍弄庄稼,等待复工的消息,等待朋友欢聚,等待一次远行……等待着能将寒衣在深冬到来之际送到儿子手中,等待着暗夜里走失的女儿平安地回家,等待着去医院继续被中断的治疗……无数的等待,累积到如此的程度,以致成为某种心理和行为模式,一切似乎都要被这个模式修改,都会被嵌入这个模式之中。
对普通人来说,充满荒诞感的“等待戈多”或许太文艺了,更为真切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被迫中止,以及由此而来的心理磨损和无力感。据中科院院士陆林介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问题。对无数的个体而言,这场等待既是持续的心理消耗战,同时也带来物质的损耗。我总是想起一个出租车司机对我说过的话:“等得起,活不起啊”。
在被动的等待中,人们似乎失去了作为主体的行动能力,在无可措手之际左支右绌,无数应急之举不过是填补存在的缺失,无限的延迟往往消泯了热情,徒留下倦怠。但是,生命的意志并不是束手就擒,而总是奋力挣脱有形无形的桎梏,有如劲风穿越空旷的大街,也像烛光闪烁于暗黑的洞穴,静默的身体里涌动着呐喊,即便是恐惧与不安,终会凝结成渴望改变的燃点。于是,在被动等待的日子里,稍许的变动,哪怕是在过去看来极为平常的行动,也变得弥足珍贵和美好。四月中旬的时候,苏州疫情有所缓解,一个周末,我来到太湖边的湿地公园,看到满园都是成群结伴的人们,甚至太湖大道两侧都有许多临时支起的帐篷,成片的花草树木之间,终于有了人的气息。
在等待中,生命的意志与生活的希望总是相互激发。5月底,中青报客户端上刊登的摄影报道《在上海,他们在等待回家》,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其中的一幅摄影图片是,一片凌乱的背景中,一个中年男人坐在被褥里,专注地读着《一生的旅程》(迪士尼CEO自述)。照片配发的文字介绍说:他原本是一名快递装卸工,在本轮上海疫情中失业,想回新疆老家,但已经没钱买票;因临时安置点提供一日三餐和被子,他暂时住在这里,希望等到上海解封后赶快找一份工作挣钱。等待中的阅读或许仅仅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但快递装卸工与迪士尼CEO之间强烈的身份反差,还是展现出一种活跃的精神状态——在应对困境之时抱持着对远方和生活的向往。这种反差让我想到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的《等待》:一位年长的妇人陪着一个跳舞的女孩,或许是在等上场表演。地砖和长凳暗示出等待的沉闷,与背后一大片温暖的黄色形成对比;表情板滞、通体黑衣的妇人拿着一把黑伞,传递着阴郁和压抑,而左边的少女则以明亮跳跃的白色和绿色表现,少女弯腰揉捏脚踝的身姿里,绷着一股随时起舞的力量。
当等待中蓄积的力量一旦有了出口,便会释放出惊人的效应。新裤子乐队“我们最好的时光就是现在”巡回演唱会,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不断被延迟之后,8月20日在苏州终于重启,三万乐迷在苏州体育场不仅见证而且构成了音乐会的盛况。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对等待的一种“报复性”平衡——这样的心态当然并不止于娱乐,而弥散于各种领域。上月底和本月初,媒体先后曝出消息,浙江省商务部门、苏州市商务局,组织大型经贸团,包机到日本、欧洲“抢订单”,拿到数十亿计的大订单。苏州本地媒体还透露,赴欧洲的包机起飞时间是凌晨1点,为的是到欧洲落地就能拜访四个客户。这样的事件透露出的迫不及待、时不我待,折射着共同的心声——我们实在等待了太久,不能再等。
一年将尽的时候,我们来到疫情新阶段,一个艰难的过渡时期,等待的故事还要继续,但是书写的主题已然改变——我们拿什么来修复那些被等待揉碎了的日子。
总策划/夏正玉
总统筹/陈才
专题制作/澎湃评论部
海报设计/赵冠群 祝碧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