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松:苹华堂本《第一奇书金瓶梅》来源初探

来源:古代小说网 2022-12-19 07:54:45

苹华堂藏板《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下称苹华堂本)于2011年11月发现并拍卖后,引起收藏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一个全新的从未著录过的《金瓶梅》版本呈现在世人面前。它的出现是近年来《金瓶梅》文献乃至古典小说文献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后经笔者的不懈努力,此书于2014年12月在台湾学生书局线装影印出版,黄霖先生作序。

苹华堂刊《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资料图)

几年以来,此书走进了众多的文学爱好者、《金瓶梅》研究者的案头,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李金泉先生的《苹华堂刊〈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版本考》(下称《版本考》)作为苹华堂本研究的肇始之作,发表在台湾的《书目季刊》(2012年3月),后作为《代后记》,收录在影印本中。

笔者也撰写了《苹华堂本〈第一奇书金瓶梅〉发现记》发表在《藏书报》2016年1月11日第2期及《第十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10月版)。王汝梅、吴敢、史小军等金学专家也曾撰文对这个版本进行介绍和研讨。

我们知道,苹华堂本《第一奇书》是一个孤本,刊行于康熙乙亥年。《第一奇书金瓶梅》这个版本大概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有回前评,以“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为代表;另一个没有回前评,在苹华堂本发现之前,存世有在兹堂、皋鹤草堂等版本。

研究表明,苹华堂本是《第一奇书》“无回前评”这一系统的祖本,它的出现彻底解决了在兹堂本、乙亥本和皋鹤草堂本三个版本的关系问题。笔者这几年仍然持续关注这部书的信息,收集相关资料,并有新的发现。

一、苹华堂本的现状

苹华堂本保存完好,整体干干净净,没有涂抹和签章,全书现状呈7函60册,深蓝色函套及洒金靛蓝封面。其中插图集中在1函,分装4册,计200幅;正文计6函56册,半叶11行,行22字;书名页上端框外题写:金瓶梅;板框内分三栏,四周双边,右起:彭城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苹华堂藏板。半叶版框高19. 3厘米,宽14. 8厘米。图像版框高20. 4厘米,宽13. 7厘米。

苹华堂刊《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全书经金镶玉重装。通过研究比对,该书200幅图像与首都图书馆藏“本衙藏版翻刻必究”本图像是同版。原书缺失第一回第九叶、第十四回第五叶、第十五回第十叶。部分页面有铅笔和红色硬笔的笔迹。

全书刻印清晰,当为初刻初印,在第一奇书众多版本中属于佼佼者。从版刻学角度,苹华堂本、在兹堂本、皋鹤草堂本、康熙乙亥本其实是同一套刻板在不同年代的流传。从刷印顺序上可以确定苹华堂本最早,在兹堂本、皋鹤草堂本、康熙乙亥本随后流传。凡是在兹堂本等后出版本漫漶缺损之处,此本全部保存完整。有总评、眉批、旁批,无回前评。并且部分批语不见于“本衙藏版翻刻必究”本。

二、苹华堂本存有俄文的笔迹

苹华堂本没有古人的题跋和圈点,全书素洁干净。但在部分页面发现有俄罗斯文的笔迹。在首册序言“康熙岁次乙亥”的落款处,有阿拉伯数字1695的铅笔标注。其他笔迹主要集中在第61回。

用红色硬笔题写于书眉,有可能是钢笔,并在很多词句的右侧画有红色短线。在学生书局的影印本中,这些字迹是黑色,没有套红印刷。红色笔迹分布如下:

第61回第3叶背面:筝 чжэн(汉字读音,用俄语拼写,下同)

12 струнные гусли(俄语释义,下同)

第61回第4叶背面:重陽 IX луны IXдем(俄语释义)

第61回第5叶背面:嗔 чень. гневаться.

сердиться.

第61回第7叶背面:照顧 чжао-гу Заботиться,

покровительствовать.

第61回第8叶正面:施展 ши-чжань

Показать, проявить

这些字迹的书写格式相同,先写繁体中文,再写俄文。中文一笔一划写得十分工整,俄文写得很流利。重陽、嗔、照顧等字迹的顶部被切去了一点,是在书册重装时造成的。中文右侧的俄文是对中文的读音标注,下一行的俄文是对这个中文词语的注释。

表面上看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俄国人在学习中文,对词句的读音和含义进行标注。二是中国人学习俄文。笔者将此咨询俄文专家,他通过俄文流畅的笔迹判断,应该是俄罗斯人书写的,不像非母语的外国人。

而且这些字迹是用俄文标注的中文发音,就好像我们学习一种外语,会习惯于用母语的文字去标注外文的发音。故中国人学习俄文的这种可能性就排除了。说明原来的藏家是在俄罗斯,至少是长期在华的俄罗斯人。

三、苹华堂本自俄罗斯回流

以上叙述,笔者已经对苹华堂本的来源做出了基本判断。通过书的形态和笔迹推断此书大概率是来自俄罗斯。

20世纪以来,多种中国的古典文献资料在俄罗斯发现,令国内文化界惊喜。前苏联及俄罗斯汉学家孟列夫(Л·Ц·менвщиков)与李福清(Boris Lyvovich Riftin)教授在1962年至1966年,先后发现俄藏本《石头记》(列藏本)和绝世孤本《姑妄言》,书写了中国古代小说流传的奇迹,振奋人心。

列藏本《石头记》第六十七回

无独有偶,笔者在不久前又得到了确凿证据,证实这部苹华堂本《第一奇书金瓶梅》同样来自俄罗斯,可见俄罗斯是汉籍收藏的一座宝库,值得持续探索。笔者查到,苹华堂本在国内最早出现在2006年上海嘉泰的拍卖,具体信息如下:①

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2006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0509 清康熙 兰陵笑笑生撰 金瓶梅(张竹坡批评本)

RMB 7,000-8,000

拍卖时间:2006-12-02

说明:清康熙刻本;壹百卷合订四册 纸本;尺寸:23×17cm。是书曾流入俄国,俄人依其习惯重新拆订合为四册,前有俄文题记,甚为稀见。

上海嘉泰2006年拍卖图片

拍卖说明叙述此书流入俄罗斯后,俄人依其习惯重新拆订合为四册,且前有俄文题记。可以看出原书并没有插图。

现今古籍市场的版画插图炙手可热,如果有插图,拍卖公司一定会增加图片作为宣传的卖点。目前的书况是经过了二次拆改,又恢复成传统的线装,为博得市场关注,并且另配了200幅插图。这也印证了李金泉先生在《版本考》中的判断,插图与正文并非一体。

同时我们也很欣赏服早期买家的眼力,正文与插图均十分珍贵。五年以后,经复原的这套书在2011年11月经泰和嘉成拍卖公司高价拍出。②

泰和嘉成2011年拍卖图片

机缘巧合,笔者又通过介绍,见到了上海嘉泰的买家,并且得到了苹华堂本在拆改前精装书皮的照片,获得了难得的资料,弄清了苹华堂本在俄罗斯流传的真实原貌。

泰和嘉成2011年拍卖图片

封面的书脊和四角用皮革装饰,书脊用烫金热压俄文书名:ЦЗИНЬ ПИНЪ МЭЙ(金瓶梅),中间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册数,底部为俄文缩写:H.K.。

通过咨询,H.K.这个缩写是音译,很有可能是收藏机构或者人名的缩写,有待进一步查考。遗憾的是俄文题记已不可寻。

苹华堂本俄罗斯原藏照片

早期中国的线装古籍流出国外,多被欧美改装成精装书,以便于插架竖放,甚至影响到国内的一些图书馆。只是破坏了原书的风貌,对书籍损伤较大。

苹华堂本俄罗斯原藏照片

这部苹华堂本的传奇经历,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又一个典范。它幸运地回到中国,又化身千万进入国人的视野,是一件文化幸事。以往我们耳熟能详的是日本的汉籍收藏,近年来又有越来越多的古典小说在欧美等其他国家被发现,有的已经影印出版。

例如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各收藏一部嘉庆辛未年文畬堂本《红楼梦》,这两部书均出自伦敦传道会。书名页及内文有不少的类似苹华堂本的英文注释文字,极有可能是当年《红楼梦》最早的英文翻译者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的工作底本。澳图藏本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③

文畲堂刊本《红楼梦》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一经堂本《批点聊斋志异》,被发现是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的最早刊本,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④

《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附聊斋图说佚册》

还有不少学者写了专文发表,如:刘海燕《罗马国家中心图书馆藏部分中国古代小说版本述略》;王燕《马礼逊英译〈红楼梦〉手稿研究》;刘蕊《丹麦皇家图书馆藏稀见戏曲小说版本述略》等,均著录了很多罕见的古代小说版本,使我们流失的小说文献得以重现。

2021年10月3日于长沙

附注:

①见于《上海嘉泰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古籍善本》图录。

②见于《北京泰和嘉成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古籍文献》图录。

③《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学苑出版社2019年2月版。

④《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8月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