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微速讯:上海历时7年挖掘“中华创世神话” 打造中国版英雄宇宙

来源:东方网 2022-12-09 09:43:28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2月9日报道:“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这些中国人口口相传的创世神话故事,正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演”。


(相关资料图)

近日正在举办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以76件主题美术作品为核心,以中华创世神话为基底,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方式呈现了从混沌天地到神话时代再到华夏国家雏形诞生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有76组创世神话故事等待着观众一一去发掘,去聆听。

这也是对上海历时七年推进的国内首个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重大文化工程的一次梳理和检阅,成为上海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

打造中国版英雄宇宙

5000平米展区汇聚中华创世神话工程的优秀成果,通过1个序厅、3个主篇章和2个附展的板块结构,展开并建构一个相对完整的创世神话故事叙述,以时间为线索汇聚中华创世神话工程的优秀成果。

蒋铁骊的雕塑《大禹治水定天下》长5.8米、高3.3米,如同纪念碑一般位于序厅中央。大禹手拿耒耜,正带领族人治服洪水。“大禹治水”是大家所熟知的神话故事,写意创作手法让人物与环境一体,浊浪滔天中显治水英雄本色。

展览还首度梳理了中华创世英雄谱系,19位中华创世英雄的70余个神话故事呈现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致力于打造中华创世神话的“英雄宇宙”。《盘古开天》(冯远)、《女娲造人》(边次)、《仓颉造字》(邱瑞敏、李根)、《涿鹿大战》(张培成) 、《鼎定天下》(施大畏),串起整个创世神话展览脉络。

其中,以女娲为代表就创作了包括《羲娲创世》、《女娲补天》系列,《龙凤风》、《龙凤崇拜》、《龙的变形》、《龙的传人》等19件大型美术创作组成女娲和龙凤两大系列主题。

为突显创世神话与中华文明起源的主题,本次展览在策展过程有不少巧思。例如,此次展览主色调选用黄色,因为黄色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另一方面,我们是农耕民族,黄土是我们生存的根基。所以,此次展览主色调选用黄色,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色彩上的反映和表征,与开天辟地的主题十分契合。

持续月余的成果展示

据悉,展览整体叙事结构参考工程奠基人之一赵昌平编著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一书,工程在学术领域共完成5个系列39种52册近2330万字的“中华创世神话研究系列丛书”,成为国内当前规模最大的关于中华创世神话的系统学术成果。

172项有代表性的主题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成果展汇聚了冯远、施大畏领衔的76件主题美术作品,《鼎定天下》《大禹的传说》等代表性作品令人震撼。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30组850幅首次以原创连环故事绘本形式对中华创世文明的经典集中进行艺术表达。韩天衡、丁申阳等书家的21件新创书法、篆刻作品,以真草篆隶行各书体写出创世神话的精、气、神。《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入选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巫神纪》入选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二十部优秀作品。

戏剧舞台的22部作品涵盖京剧、昆剧、越剧、淮剧、话剧、民乐、歌剧、舞剧、木偶剧、交响乐等艺术门类,上海民族乐团民族交响史诗《英雄》、上海交响乐团《山海经》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神话谱系,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演绎出新意。

影视广播领域则涌现了大型广播小说《鸿蒙世纪》《中华创世神话电视书场》、电视动画片《女娲补天录》等4部优秀作品。群文领域成果7项,《中华创世神话市民读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创世神话故事,受到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欢迎。

记者了解到,从展览出发,上海将在未来一个多月里全方位展示“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各项成果。全市8家国有文艺院团将奉献12场演出,涵盖交响乐、民乐、舞剧、戏曲、儿童剧、木偶剧等多元艺术形式。上海广播电视台同步举行“中华创世神话”作品展播活动,推出电视栏目、电视动画、动画电影、大型广播小说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