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看:瀛奎律髓47·卷15暮夜类,杜甫五律句法变化多端

来源:老街味道 2022-12-09 05:51:22

前言

方回的《瀛奎律髓》卷15暮夜类中,五律一共收录了50首,其中杜甫的作品就有10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后人创作常以杜甫为师,句法多变是其特点之一。 今天欣赏杜甫的前5首暮夜类五律。

一、向夕

畎亩孤城外,江邨乱水中。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居夔州。号称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也作于此时。

前2句写地点:畎亩(在)孤城外,江邨(在)乱水中。

中二联写景物,颔联是主谓宾结构的212简单句,这种是最常见的句式: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fN-V-fN,nN-V-nN。

颈联是具有两个谓语的复杂句: 下、近,栖、同,是两个谓语。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将这种句式归为第31大类,列为在复杂句的第一条,特点是:前4字为句子形式,末字为谓语: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N-V-nN+F。N,名词,V,动词,F形容词,小写表示起次要(修饰其他词)作用的词。杜甫其他类似的诗句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这首诗前七句都是写景,尾联抒情。

二、日暮

牛羊下来夕,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这首诗早一年,在大历二年(766),杜甫居夔州。首句用《诗经》点出时间: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切合日暮。

中间二联写景,四句形式上都是212结构的主谓宾简单句。颔联的谓语不是普通的动词,而是用了自、非二字,杜甫诗中经常用“自”作谓语,例如:虚阁自松声、孤槎自客星、栋宇自齐梁等。 自,省略了一个动词,自是、自有、出自、来自等等含义。

颈联写景接颔联上联的:风月-自-清夜。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上下联省略了一个“于”字,石泉-流(于)-暗壁,草露-滴(于)-秋根。即幽暗的泉水在石壁上流,秋露滴落在草根上。

尾联感慨,接颔联的江山-非-故园。花烬繁,有喜兆之意。日暮他乡客,白头灯下人,何须喜兆呢?

这首诗和上一首类似,几乎通篇写景,即使最后一句,也是情景相融的诗句。

三、晚行口号

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
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远媿梁江总,还家尚黑头。

这首诗作于至德二载(757),杜甫在长安为房琯鸣不平,因此激怒肃宗而丧失了前途。他在归家探亲时作此诗。

前两首不同,这首诗前四句写晚景,后四句抒情。感慨自己已经不像江总那样年轻(31岁避居龙华寺),虽然同是经历丧乱后落魄,但是自己已经46岁,不再是黑发的青年了。

得罪了皇帝,此后杜甫在仕途上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

四、客夜

客睡何曾着,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秋天,当时杜甫在阆州(今四川阆中县)。同上一首,前4句写夜景,后4句抒情。

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颔联可以看作4-1结构的名词组:入帘的残月之影,高枕边的远江之声。即月影,对仗江-声。

诗句的含义是残月之影入帘,远处的江声到枕边。上联视觉,下联听觉。上联可以看作:残月影-入-帘,倒装后为:入帘-残月影,和下联“高枕-远江声”相对。高是形容词,垫高的枕头,如果用动词,例如:惊梦-远江声,就更容易理解上下联的句法了。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前2字(主谓结构)是因,后3字(动宾结构)是果。

五、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这首诗作于杜甫客成都之时。

前三联写景,且都对仗,三联的句法各有变化。首联是主谓宾结构,颔联是主谓结构。

颈联复杂些。可以看作:暗飞的萤-自照,水宿的鸟-相呼,前2字是定语,修饰中心语萤、鸟,这是简单的主谓结构。也可以看作倒装:萤-暗飞自照,鸟-水宿相呼。

结束语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将五言律诗的句法,分为三大类,一个谓语的叫做简单句,二个以上谓语的为复杂句。没有谓语的简单句和复杂句中一部分没有谓语的叫做不完全句。王力先生在书中,采用了很多杜甫的诗句为例,可见杜甫句法的多样性。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五律一首,首联用不完全句,颔联用复杂句,颈联用简单句,《夜游芜湖古城》

微雨黄昏路,芜湖寂寞城。疫来游客少,灯起戍楼明。
旗帜遍空巷,酒吧唯乐声。临江看舟舸,顺逆过浮生。

@老街味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