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之祖”顾恺之这件作品流落海外,英国归还,我们拒收?
(资料图)
“画家之祖”顾恺之这件作品流落海外,英国归还,我们拒收?
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被我们认为是国画的“自觉期”,它们逐渐从政治的附庸中摆脱出来,更注重自身的规律和发展,人物画逐渐走向成熟,而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山水、花鸟也在逐渐走向独立,并在隋唐成为单独一门画科。能代表这一时期绘画最高水准的是“六朝三杰”,即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人。
相比于顾恺之,陆、张二人的名气要弱一些,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东晋永和四年(348年)的晋陵无锡,他被称作“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更被尊奉为“画祖”。
顾恺之作品已无真迹传世,但仍有唐、宋摹本保留其面貌,其中最著名的三件为《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命运最坎坷、最令人惋惜的是《女史箴图》。此图的创作目的仍是为社会风俗服务,即“明劝诫,著升沉”,它是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女史箴》所作的长卷,讽刺后宫干政并教育宫廷妇女遵纪守法。
《女史箴图》被认为是存世最早的中国绢帛画,还被称为美术史的“开卷之图”。全卷共12段,目前只存有9段,第一段为冯婕妤挡熊,第二段画班婕妤辞辇,第三段与山水渔猎有关,第四段绘“人咸知饰其容,而莫知饰其性”告诫不仅要修饰容貌、也要注意品行,第五段为同衾以疑,第六段告诫妇女不可争妒、微言事关荣辱,第七段讲“欢不可渎,宠不可专”,第八段画一妇人端坐沉思,寓意“慎独”,最后一段则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顾恺之的人物画非常注重人物衣饰和表情仪态,正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画中的妇女不仅飘然若仙,衣饰飞动,而且表情若有所思,浮想联翩,已经摆脱了旧时画在铭旌上的那种重色彩而轻形似,寓意人物画的成熟。
《女史箴图》自完成以来,先后收藏于唐太宗内府、米芾处,但学界研究认为,自米芾以后,流传的就是摹本而非原作了。之后唐摹本先后进入宋徽宗内府、贾似道、严嵩、顾正谊和乾隆内府,不幸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时,英国上尉约翰逊将它掠走,仅以25英镑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最让人痛心的是,由于英国欠缺中国书画装裱技术与知识,他们用日式装裱法进行装裱,将《女史箴图》截为三段保存,极大伤害了画的原貌。抗日战争时期,英国想要归还它,但他们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在这幅画和潜艇之间二选一,最终我们拒绝了这幅画。
《女史箴图》唐摹本如今还在大英博物馆中保存着,向每一个欣赏它的观众讲述中国艺术的璀璨,也告诉世人它曾经历的苦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