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察:宫廷文学概念宽泛,骈文受到其创作范式的影响审美特点较为一致
(相关资料图)
宫廷文学深受东汉以来门阀制度的影响,以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更强调习文的功用性,大量的皇室成员,如鲍照、谢灵运、萧统等人取材于奢侈糜烂的宫廷生活,创作了大量的宫廷诗,这些诗赋十分注重辞藻、对偶与声律。而骈文正是由于魏晋文人提出的创作手法并不局限于诗赋,从而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章,推动了骈文的形成。而骈文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体式,它也吸纳了宫廷诗的艺术特点,成为宫廷文学的重要成员。
由此可以明确一个界限:宫廷文学是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诗词歌赋,而骈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因受到宫廷文学创作范式的影响,表现出与宫廷文学一致的审美特点,使得两者同为一个源头,共饮一江潮水。
追溯到中国诗歌的发展源头《诗经》,就很容易理解这种自下而上的诗歌发展模式,即诗歌率先由底层劳动人民为了消磨劳作时的艰辛,创作了大量的民歌来增加工作时的娱乐性,这就是我们口中的民间文学,或者叫做市井文学。随着国家政权的统一与集中,皇帝为了统治需要,开始了解百姓生活,从而发现了诗歌的价值意义。
诗歌发展至魏晋南北朝,豪门世族的经济势力不断扩大,政治地位也得到提高与巩固。以皇室为中心的豪贵族势力形成了许多文学集团,从而改变了文坛格局。宋武帝时刘裕就经常召集并亲自主持文士宴集赋诗,据《宋书·刘义庆传》记载:“爱好文艺,才词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召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
统治者对于习文作诗的嗜好,带动了许多文学活动的开展,促进文学发展的繁荣,更带动了许多文人开始投其所好,组成大量的文学集团,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却具有浓重的仪式化倾向和功利的社会政治性,具体表现为华丽的辞藻、单调的宫廷生活题材、工整的对偶形式等,如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中写道:“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陈叔宝
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是南朝宫廷文学的显著特征,他们或者咏物,或者写女性生活,或者写使用器物等,均凸显了宫中淫荡奢靡的生活,陈叔宝是南朝后主,这首诗被称为“亡国之诗”,诗中写与国色天香的妃子耳鬓厮磨,从妃子居住的楼阁,到她的行走姿态,再精细到她的面部表情与妆容,皆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生活圈,辞藻十分艳丽,读起来也格律完整,却显得十分琐屑,缺少了儒家教义中的政教功能。
这一特色影响到骈文,曹丕在《典论·文论》中提出“诗赋流丽”,意在指出写诗作文应该讲究文采斐然,辞藻华丽,同时他也认为“丽”的审美要求不仅局限于诗赋,也影响到书表铭颂论说等其他体裁,从而大大加速了东汉以来文章逐渐骈化的进程,推动了骈文的成熟。如邢邵的《新宫赋》中写道:“拟二仪而构路寝,法三山而起翼室。何大厦之耽耽,而斯干之秩秩,岂西京之足伟,故东都之所匹。尔其状也,则环谲屈奇,澜漫陆离,嵯峨崔嵬,其岩参差,若密云之乍举,似鹏翼之中垂。”
雕章琢句、铺陈藻饰、追求华丽艳美的语言是骈文的创作风格,在这首骈文中,用“山”来突出新建宫廷的壮丽,与“西京”、“东都”对比来形容宫廷的奇特,用天空中的“云”、“鹏”等奇异景物来衬托它的雄俊,这种夸张的描写手法是骈文特有的书写方式,更是继承了宫廷诗文的瑰丽风采。
总而言之,骈文深受宫廷诗风的影响,也开始将创作目光转向宫廷的奢靡生活,用各种奇特瑰怪的词语极尽描写帝王和贵族的奢侈生活,骈文借体物言志,讲究夸张排比的形式技巧,可以说是对宫廷文学的继承与流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