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报丨著名彩墨山水画家杨天佑《峒关晴雪图》,突破传统的现代国画创新之作

来源:蓝鹰书画 2022-08-17 09:58:57

说起峒关风光,以唐朝画家杨昇的《峒关蒲雪图》最为著名,由于题材、构图十分经典,后世画家多有临摹,其中最佳者莫过于董其昌、张大千所作的两幅。

其中,董其昌作为明代大家,又是“华亭画派”,风格以秀丽清和、恬静旷远为主。在山水画当中,尤其中意青绿两色,构图上古朴雅致,但又浑然天成。

他这这种风格在《蒲雪图》中,有着比较典型的体现。


(相关资料图)

而张大千则基于董其昌旧画之上,对构图进行调整,将原本“泛舟江上”的主人公置于岸旁,眺望远方江景。又把原本陡峭的远景山势平缓起来,以雪景修饰,成就不同意境。而在色彩上,比起董其昌典雅清致的配色,张大千所画更加明亮焕然,更加旷远干净。

后世临摹创作的《峒关蒲雪图》并不少,但基本都没有超出这两幅经典作品的框架与风格。而今天,我们来欣赏这样一幅在前人基础之上的突破之作,当代国画画家杨天佑的《峒关晴雪图》。

杨天佑曾师从于国礼艺术大师徐湛、彩墨山水名家施云翔和曾刚,为当代著名的彩墨山水画名家。步入现代以后,随着工具、技术、水墨的进步,再加上西方近现代美术理论体系,漂洋过海,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二次结合。使现代彩色水墨画比起董其昌、张大千的时代往往能够运用更多的艺术手法,从而让更多艺术构造与想象能够落地实践。

如果我们把杨天佑这幅《峒关晴雪图》和前面两幅《蒲雪图》比较起来看,便能很容易发现这种区别与变化。

首先,杨天佑《峒关晴雪图》的构图与布置显然要比前两作复杂得多,这一方面归功于现代书画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但更多的原因则是由于与西方艺术理论的结合。

在过去的传统书画艺术中,对于山水画的整体布局,追求“留白”“旷远”,往往一整个巨大篇幅中,只会利用其中三分之一进行景物布置,而剩下的大部分,则以巧妙的“留白”进行艺术加工。

但随着西方艺术审美的传入,当代中国书画创作者也开始探寻以“视觉冲击感”来构建整体意境的方向。比如这幅“晴雪图”中,各个山石、松柏,各有朝向,陡峭耸峙,欺霜傲雪,远远看去便有一种宏大的视觉冲击,让人眼前一亮。

当然,如果从细处看,虽然是对新路的探寻,但依旧没有抛弃对传统书画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例如对山石崖壁的纹理刻画,便是南宗山水画的经典手法,凌而不乱,崎岖有势。山林松柏、房屋人物的枝节描绘则偏于宋代书画特点。

而在设色上,相较于前两作,更加细腻和明亮,不同于张大千那山头一片雪白的孤远、清旷,这幅《峒关晴雪图》更加恢弘、大气。最后,当我们把这三幅“峒山雪景”放在一起细细欣赏,从董其昌的雅致到张大千的清旷,最后到《晴雪图》的恢弘。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传统书画的进步之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任何保守的艺术都是短暂的,只有海纳百川的文化才将拥有恒远生命。从这个角度看,杨天佑这幅《峒关晴雪图》称得上是对传统艺术新生命的一次成功探索,是欣赏和收藏的精品佳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