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报:在中西方历史的语境中探访绘画艺术——有感于包林《绘画与观看》讲座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在中西方历史的语境中探访绘画艺术——有感于包林《绘画与观看》讲座
文/杨春林
昨日,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包林的《绘画与观看》艺术讲座。艺术讲座由深圳市大芬美术馆主办,讲座地点在深圳龙岗区大芬油画村太阳山艺术中心。
包林教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以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侦探歇洛克·福尔摩斯的风格,带领讲座听众对中西绘画史进行精确观察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独具时代特点的判断,犹如讲故事般引人入胜,让在场听众在轻松中获益匪浅。
包教授用自己留法9年的亲身经历和1995年回国后在绘画的不同门类和不同媒材方面均作出的探索,着重介绍了中西现代美术史两条线索在特定时间节点所发生的重要语言转向,以及中西绘画不同的语言方式和观看方式,从而对全球化语境中绘画艺术发展的内在逻辑有所认识。
全球化语境是特指当代人生活在一个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连接的图像时代,必须看到中国当代绘画在现代文明洗礼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现代性的表达。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仅有极少的艺术家在现代性的探索中让绘画艺术闪着迷人的光亮,与此同时,欧美的绘画艺术也在极简抽象的自我陶醉中苏醒过来,开启了新的观看旅程。
讲座中,包教授作出三点总结:1、东西方绘画起源于不同的观看方式,观看方式是由生存方式、地域、环境等因素制约的。2、东西方绘画的周期性规律:技术构建、语言转换、符号化生产。3、错峰现象:西方绘画周期500年,中国绘画周期1000年,两者在20世纪碰撞,东西方各自恰好处于周期性规律的起点和终点。
我悟出包林教授欲言又止的是:当下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相悖,正处在周期性规律的新起点,向着欣欣向荣阶段艰难跋涉,风景这边独好,让我倍受鼓舞。讲座让年轻的艺术家在今后的专业成长中更有眼光,更加自信;包教授对大芬年轻一代画家更是寄予厚望,褒奖之情,溢于言表。
22.7.16清晨于深圳龙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