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国学女大师蒙曼,“诗词大会”犯低级错误,她的实力到底如何?
原标题:国学女大师蒙曼,“诗词大会”犯低级错误,她的实力到底如何?
(相关资料图)
引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能做到绝对的完美,即使是历代圣贤也不免犯错,偶尔会有疏漏,普通人更是如此。
近年来,许多弘扬、传承中华文化的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一些文化学者也因做客这些电视节目而为世人所知,蒙曼就是其中一员。她曾凭借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魅力,深受国人喜爱,成为了一位文化新星。然而这位国学女大师却因在“诗词大会”上的一首幼儿园古诗被大家所质疑,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蒙曼毕业于北京大学,是人们口中的“学霸”,然而她自小却不是这样的。小时候的蒙曼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沉迷于自己的兴趣之中,她对“杂书”爱不释手,为了阅览它们,她不惜逃学回家。蒙曼的父母都从事教育行业,自小家中有许多种类繁多的书籍,甚至占据了家中的一大半。蒙曼自小酷爱读书,然而学校里枯燥的学科类书籍并不能抚慰她的心灵,她干脆逃课在家,一个人聚精会神地读起这些“杂书”来。父亲发现女儿的行为后,并没有严厉指责,而是许诺她可以看书,但要约束自己。在父亲的细心教育下,蒙曼每天在完成学业后,都有一个小时可以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她也渐渐的找到了自己终身所爱——历史。蒙曼对各类历史书籍爱不释手,关于历史方面的积累也有了质的变化。
随着读书量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的不断增强,蒙曼的学习成绩开始在班级上名列前茅,其中语文和历史学科更是屡屡拔得头筹。大学时期,蒙曼获得博士学位后,便开始在大学任教,主教历史文化学。不久之后,蒙曼带着历史学者的责任和人民教师的严谨登上十分红火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这一年她不过三十二岁。年轻的她并没有丝毫怯场,凭着浩瀚的知识储备和课堂经验,自信地站在舞台之上。在讲授过程中,蒙曼打消了很多人对于年轻学者的既有认知,她讲授的内容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台风非常成熟。不仅如此,她也没有丝毫念稿风格,带领观众深入浅出,呈现出趣味十足的讲授效果。在她的讲述下,历史小白不会听不懂,有功底的人也不会觉得没有丝毫新意。
方寸之间的舞台上,蒙曼为大众讲授了许多历史人物及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属“武则天”系列。这位空前绝后的千古女帝,一个在大众人眼中多以"残杀子女"形象存在的一代女皇,在蒙曼的讲堂上慢慢变得立体起来。在蒙曼的讲述中,武则天不仅有“残杀子女”的暴虐一面,也有舐犊情深的一面,她有着男性统治者所不及的细腻和坚韧。在蒙曼描述的一场场历史长卷中,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似乎正在向人们慢慢走来。
蒙曼因此一举成名,成为大众所知的文化学者。成名后,蒙曼并没有转战于各类电视节目,依然继续自己的本职工作,活跃在高校的课堂之上。凭借她的名气、高质量的教学,以及精彩的课程内容,许多学生慕名来到她的课堂上,可谓是座无虚席。大家对这位知识渊博且颇具风趣的老师十分喜爱,然而在一档名为“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中,蒙曼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在此档节目中,蒙曼依旧延续以往风格,许多晦涩难懂的语句在她的讲述下生动又有内容。节目进行得很是成功,直到众人耳熟能详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地出现。蒙曼在讲解题目时,将这首诗形容为农民在种庄稼的场景。实际上,这只是描绘夏天时节的诗句,根本和蒙曼所说不相符。虽然这个错误很小,然而人们却纷纷开始质疑这位国学女大师的专业性。其实,无论结果如何,人们都不能凭借一次的失误,而质疑其一生所积累的能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又不可能不犯错,即使是知识渊博的蒙曼也难免有所疏漏。
结语
世间众人所追求的不过是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过程。我们通过努力学习,克服自身的缺点,奢求减少犯错的事件。“吃一堑,长一智”,在发现错误之后,及时的进行改正,补足自己的缺漏,这才是“完美”之行为。
参考资料:
《国学女大师:蒙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