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和歌剧的对比,激起中西方艺术审美意识的浪花

来源:史学无涯 2022-05-21 09:02:10

原标题:京剧和歌剧的对比,激起中西方艺术审美意识的浪花

近期,湖南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创新形态的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这个节目的播出,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西方的经典歌剧曲目,也让人们对中国的美声曲目感到耳目一新。从这档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中西方的艺术审美,在融会贯通后的无限可能性。只是,自古以来关于艺术的审美,都是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而在一些典型民族艺术形式中得到最佳体现的。而这样的现象,在中西方的艺术发展史上,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中西典型舞台艺术形式

"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京剧是中国传统舞台艺术的典型代表。它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戏剧,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博采众长,最后才终于生根发芽,被称为"东方艺术瑰宝"、"国粹"。所以,在它的身上,能够找出太多,中华民族对于艺术的审美意识。

歌剧则是西方舞台艺术的最佳代表之一。它自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诞生以来,一直都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茁壮成长,融合了古希腊的剧场音乐等各家所长,被称为是"西方古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所以,在它的身上,同样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中对于艺术的审美意识。

这两个艺术形式,一个是中国传统舞台艺术的精华,一个是西方舞台艺术的代表,将二者进行比较,能激起中西方艺术审美的浪花。

中西方典型舞台艺术的特点的形成与发展

京剧:政治与经济影响下的大写意艺术

京剧的诞生,和乾隆年间,南方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有关。清朝的乾隆时期,因为社会进入了长期的安定时期,经济也相对之前得到了大发展。这直接促使了一些地方性商人团体的形成,而徽商就是其中的代表。大批徽商发迹后,意味着当时商业的巨大成功,而经济的发展,自古就会对文化产生促进作用。比如,徽商的蓬勃发展,就勾起了商人们巨大的享乐欲望,于是诞生了新的戏曲形式——声腔和昆山腔。同时,各大商人为了斗富炫富,纷纷在家中蓄养戏班。这是经济发展对戏曲的影响。

另外,当时是乾隆执政,他在即位的几十年里,曾多次下江南视察民情。而乾隆下江南的政治活动,也为江南的富商官宦,提供了一个巴结尊上的机会。为了在乾隆爷面前得脸,官宦、富商纷纷花重金包装徽商。而这,为戏曲的诞生提供了政治上的有利条件。乾隆下江南后,就发生了上文提到的四大徽班进京之事,四大徽班进京后,在徽剧的基础上,杂糅、吸取了湖北汉调、昆曲、秦腔的表演方法,最后融会贯通,产生京剧。

除此以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徽地地处江南,而江南多文人雅士。所以,自声腔和昆山腔在徽地诞生后,就受到了中华底蕴深厚的江南文化的侵染。而江南文化中,山水似水墨写意,女子多婉约,连带着这种婉约的大写意风格,也被注入到了京剧的灵魂之中。比如,京剧的大写意就有:三五人就是千军万马,走几步就是百里千里,上下台就是成月上年。

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就是——中庸。而中庸之学自先秦时期,在儒家诞生时,就一直被后世沿用,之后更是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书画有狂草和山水画的大写意,文学中有白描等写作手法,而京剧中的大写意特点,更是对此充分继承。如,一人一桨,就是横渡江河;龙袍凤冠加依仗,就是天家威严。可见,京剧就是一种抽象的大写意艺术。

歌剧:经济与思想影响下的大写实艺术

而歌剧的诞生和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关。欧洲中世纪末期,手工业和市场经济,催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以及银行家。而这些新兴的社会阶层,由于经济收入得到了巨大提升,于是开始怀疑宗教教义中对"人生而有罪"的解释。金钱给了他们底气,让他们开始相信自己,同时开始重视自己的生活,也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而他们的这种需求,促生了新兴的娱乐项目,歌剧就是这样,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中心佛罗伦萨诞生的。

而文艺复兴时期,这种追求现世生活幸福的享乐思想,也对诞生于此时的歌剧的审美意识,产生了巨大的思想。首先,文艺复兴运动的最初倡导者,市民、银行家,本身就是生意人,而生意者这一职业的精明和现实,让歌剧的审美意识也有了现实的韵味,一场歌剧中,几乎包含了很多西方的艺术形式,如:歌手、合唱团、乐器手、管弦乐团、舞蹈表演,甚至法国的歌剧还有穿插有芭蕾舞表演。实在是一举多得。

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也对歌剧的选题有很大的影响。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歌剧《拿布果》为例,它的内容,讲的就是主人公拿布果,从一个相信《圣经》的忠实信徒,最后变成了一个下令拆毁圣殿的勇士,不仅符合了当时人们对于宗教信任的消失。也符合了整个欧洲地区,在国家城邦林立时,对于国家一统的民族精神。如此选题,切合时事,又保持了内容上的丰富性,可见,歌剧是经济与思想影响下的大写实艺术。

两个典型舞台艺术形式的形成原因对比

从京剧和歌剧的舞台艺术特点来看,京剧作为根植于中国本土的艺术形式,有生旦末丑,唱念做打,脸谱等,来区分角色的人物性格;有念白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沙家浜》中,刁德一那句著名的"这个女人不简单",《武家坡》中,有一句著名的"好一个贞洁烈女王宝钏";情节选择,京剧多选自中国耳熟能详的故事或者典故,比如《史记.刺客列传》中赵襄子的故事,就被演绎成了著名的《斩空衣》。可见,京剧所受到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已经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舞台艺术,而审美则以中国文化中的"大写意"为指导意识。

而歌剧则用男女高音区,来区别人物角色性格;用宣叙调的唱腔、服化道,表现人物内心的性格;在情节选择上,歌剧也多选自经典名著,比如上文提到的《拿布果》,就是取材于《圣经》,还迎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需要,来抨击宗教和宣传国家统一。可见,歌剧受到西方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台艺术,而受命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歌剧,也代表了新兴银行家的务实,在审美意识上趋向于"大写实"。

但是,京剧和歌剧除了上文提到的不同,还有一些相同点。比如,歌剧中的表述和重唱等演唱方式,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演员飙戏,不同演员的演唱水平,在此能够表现出来。歌剧中的幕,与京剧中不同剧情换不同的背景,异曲同工。歌剧的音乐背景,相当于京剧中的月琴和弦子的乐器。这两个艺术形式中,演员所唱的台词,都具有很大的文学性,京剧要求押韵,朗朗上口,歌剧要求音韵婉转动听。同时,二者都要求观看者,在观看演出时,能够提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这会很大提高观赏体验。

而二者在历史发展上,都曾经辉煌过,却在近代逐渐没落。歌剧,曾上至国王贵族,下至普通市民阶层,都很喜欢。现在则有明显的阶级色彩,歌剧成为了上层阶级喜欢的高雅艺术。而京剧的大辉煌时代,是在民国时期,《霸王别姬》中有一句台词"人只要活着,不都得听戏吗",可见京剧受众群很大,民国前,就连清宫中也常有搭戏台听戏的,近些年,也多是一些具有经济基础的国人,才有观赏京剧的心。而京剧与歌剧的种种特点,也代表了中西方优秀文化形式的和而不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