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来源:铁剑帮帮主 2022-05-17 08:23:34

原标题:音乐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很多人都喜欢听音乐,而且听起来就入迷。那么,音乐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最古老的音乐应该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并且带有很明显的节拍。人们在劳动中一起呼喊,踏着节奏,步调一致,动作一致,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音乐传达了美感,也传达了感情。文学发展也是如此,在先民时代,诗与歌不分,人们唱的民间小调歌词就是文学作品,声音就是音乐作品。文学与音乐同宗同源,后来才逐渐分化开。到现在,几乎完全分开,大多数诗不能唱,大多数歌的歌词也不是文学作品。

当然,先民时代的文化比较落后,要是有人在民间独立创作歌曲就算是很先进的了。大多数歌曲都是集体创作,甚至有的只有一些单音节词,并没有实际内容和情感的表达,只是保留了音乐的属性。后来,音乐传到宫廷,有了正统的雅乐与俗乐的区别,也就有了正统的专门创作音乐的人了。

就像乐府文人创作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要从民间搜集歌诗,后来乐府机关取消了,文人们继续创作乐府诗,也就不从民间搜集了,模仿乐府清新的笔调和通俗的语言开始写作,那么,民间的歌诗就再也不能被采集上去了。

音乐产生于民间,从生产劳动中来,可以悦耳悦心,可以让人缓解疲劳,也可以让人振奋精神,当然也可以让人萎靡不振。关键要看听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人来听。

除了民族音乐以外,很多外来的音乐成了主流。尤其是一些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对一般的民族音乐产生一种颠覆作用。当然,还有的民族音乐要玩古风,弄了古香古色的词和乐曲,但大多都是改良版的东西,不是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毕竟,流行音乐市场已经被资本开拓出来,也培养了人们听音乐的习惯,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了。

抛弃了民族音乐之后,流行音乐也不会和外国的古典音乐相融合,而是有自己的制造之路。民族音乐适合于一些场合的演出,并不适合民间推广,而外国古典音乐也是如此,只是适合于高雅的艺术殿堂,却不适合于民间俗人们欣赏。于是,民族音乐和外国古典音乐成了能登上大雅之堂的音乐,而流行音乐成了民间普遍流行的音乐,甚至成了资本圈钱的音乐。

那些听惯了美声和民族唱法的人,乍一听流行音乐就觉得不是在唱歌,而是在瞎胡闹,甚至在说,而不是在唱。或许,他们不了解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魅力并不是音乐的魅力,而是资本推广的魅力。毕竟,很多唱片公司发行的流行音乐都不是原创,而是剽窃得来,甚至用电脑就可以综合以往流行音乐的特点,整理出一些片段,加以综合就成了新鲜的流行音乐,还真的能被市场接受。只要人们关注一下近十年来的流行音乐作品就会发现,其中很多作品中的一些调子是一样的,甚至有的成了大杂烩,还有大胆的直接剽窃,竟然能够流行开来。其背后的推手是资本,而不是创作者本人。

音乐本来是无功利的,只要人们能欣赏,就会产生很多音乐形式。有唱的,有摆弄乐器的,但有一样不可或缺,就是制造出乐音,而不是噪音。人们在听到乐音的时候,会获得一定的精神享受。当然,并非人人都懂音乐,也并非都要分出哪种音乐是最高级的。只要能欣赏就是最好的,能对自己有利,就要欣赏。

年轻人大多喜欢听音乐,只是他们不懂音乐的乐理知识,也不懂作品内在的结构,只是觉得好听就听,其实和牛听音乐是一个道理,生理性的感触和精神上的提升不是一个档次,也不可混为一谈。

当然,音乐家已经不能完整地感性地欣赏一首曲子,因为在他们欣赏的时候会把音乐解剖开来,调式、节奏、内容等分得很清楚,却丢掉了原初的感触能力。就好像相声表演艺术家很难感性地欣赏一段相声一样,又好像深刻的哲学家很难变得感性和肤浅一样。音乐需要听众有感触力,更需要创作者有独创能力,还要摸清听众的心理,掌握一定的市场动向,其中不免有抄袭的,有借来的,但能够适应市场的就被视为好的,也就是以市场论英雄。其实,已经距离音乐的本质很远了。

人们呈代际更替,音乐也是如此,即便有重复的音乐出现,人们也会浑然不觉,毕竟没什么人去翻看音乐的历史,只会注重当下,听着好听就是好音乐,不好听就不是好音乐。其实,这种判断也大多不靠谱。只是受了个人的认知局限限制,别人听着好听,自己听着不一定好听,自己听着好听的,别人不一定认同。于是,音乐就变成了个人化的东西,要是人们一致认为好听,除了资本的作用力,就是人们的欣赏习惯被培养的问题了。

现在流行音乐的泛滥就和资本推广有关,也和人们不良的欣赏习惯被培养有关。是时候让音乐回归音乐,让人们认清音乐的本质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