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传统,曾来德的巨幅书法看似中规中矩,实际是丑书笔法

来源:赵俊峰评谈 2022-03-21 17:23:27

原标题:并非传统,曾来德的巨幅书法看似中规中矩,实际是丑书笔法

创新书法对传统的颠覆是全方位的,从形式、内容一直到用笔,尤其是笔法的改变,直接导致书法的审美发生改变。传统书法重形质、气韵,创新书法重形式、变化。如果用丑书、乱书的笔法,即使写得比较传统,也没有传统书法的神韵。曾来德为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书写的“中国梦”巨幅大字,尽管比较传统也不是丑书,但却用的是丑书笔法,因此失去了传统书法的内在精神。

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

传统书法讲究笔法,其核心就是中锋用笔,而要保证中锋用笔,就不能用到毛笔的笔根。更具体地说,就是从笔尖到笔肚分成三等份,分别叫做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最多只用到三分笔。而创新书法却不管这一套,无论是最早提倡创新的沈鹏还是当下的这些丑书家,都喜欢用到笔根,尤其是写大字的时候,更是几乎全部用笔根在书写。

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上的曾来德大字作品

这其实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方法,毛笔是软的,要想写出丰富的线质,就必须掌握毛笔的上下运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提按。在用毛笔书写的过程中,提按贯穿了整个毛笔的运行过程,可以说是按中有提,提中有按。各种微妙而丰富的线条变化,都来自于提按,这要求书写者的感觉非常敏锐,非下一番功夫不能掌握,没有个三年五年,不要想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用到笔根,就相当于使用硬笔,根本不需要笔法,也用不着下功夫。

现在的这些创新书家,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从事书法创作,根本下不了功夫。为了获得丰富的线条,他们采取了投机取巧的办法,就是利用从笔尖到笔根各部形状不同,而产生的墨色、线质变化,取代传统书法中锋用笔靠提按、八面出锋产生的线条变化。前者只需要大胆突破就可以,后者却需要长期的练习。

用到笔根对于创新书法家来说,不用下功夫就能获得丰富的墨色、形状变化,这种类似于中国画的笔法,在创新书法家的眼里更有艺术性。除了书坛泰斗沈鹏、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都使用这种投机笔法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办公室主任曾翔也都是这种笔法的拥趸者,他们两人都曾公开赞颂这种笔法优点,所谓的优点无非是容易掌握,有各种华而不实的面貌,其实这是对传统笔法的颠覆。

曾翔写大字时的状态

创新书法家都采用了这样的笔法,这样一来,由于做不到中锋用笔,写出来的线条虽然形态多变、墨色丰富,但都浮在表面上,根本就写不出传统书法浑厚凝重的线质。比如曾来德写的“中国梦”这三个字,尽管尺幅巨大,长11米高3.3米,每一个字都需要使用一桶墨汁来完成。有人称赞:从书法上来讲是在宣纸上所完成的最大的作品,可以说是书法创作的极限。尽管有人吹捧,实际真没有颜真卿《麻姑仙坛记》1厘米小楷的气魄大。

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

主要原因就是曾来德是将大笔按到笔根拖出来的点画,尽管粗大,却单薄、不劲挺,像纸片一样。而古人是中锋写出来的点画,如果再上成年累月积累的功夫,小字一样骨丰肉润、浑厚凝重,而且有大气象。好比是缩虎成寸,依然威风凛凛。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字大就气魄大,如果功夫不够,无非是装腔作势,外强中干。

老虎小摆件

传统笔法被颠覆,其实也意味着书法传统的中断。因为笔法的传承自古以来一直不变,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中就写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也就是说几千年的书法史,虽然书法的形态不断演变,但是不变的是笔法。如今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被创新书法家给改了,从而导致了丑书、乱书泛滥,笔法的改变标志着书法传承的中断。

赵孟頫语

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很多写丑书的书法家,曾经在传统上下过功夫,只要回头,他们写传统书法一样是高手。这个观点大错特错,好比一个体力很好的年轻人,在向目标跋涉的时候走到了邪路上,若干年后,当他回头的时候,早已没有了从前的体力,就是再走正路也走不动了。就像曾来德这样的创新书法家,再写传统书法也只能是徒有其形。

您认为曾来德的大字好吗?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阐明丑书根源,抨击书画乱象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