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世最耽工部句,归来为看草堂春
原标题:“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世最耽工部句,归来为看草堂春
《掬水月在手》海报
苦难颇多
唯诗词可渡我
在纪录片里,96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用王国维的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叶嘉莹先生的“百凶”是故土沦陷带来的漂泊,是母亲逝世带来的无依,是不幸婚姻带来的苦痛,是女儿女婿车祸离世带来的悲恸。可每当行至穷处,诗歌总能给予她救赎。
终其一生,先生总与诗歌在一处。读诗,写诗,教诗,研诗,不论有多困难,她总能通过诗词照亮一段未知的前程。
古今多少诗词人,诗中圣哲唯子美。对杜甫及其诗歌的研究,是叶嘉莹先生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门课题。
“在中国诗歌演进的历史上,杜甫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而他之所以有集大成的成就,是因为他有集大成的才能,也有集大成的度量,又恰好生在可以集大成的时代。”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杜甫八首集说》是叶嘉莹先生关于“杜甫”的研究代表作。在纪录片里,伴着音乐家佐藤聪明所谱的雅乐,叶先生将《秋兴》八首缓缓诵来,平仄相和,格律相谐,令人沉醉其中。也许除了诗歌,杜甫打动叶嘉莹先生的更是诗人的诗格。
正如先生所认为的那样:“在苦难的现实面前,有的人被压倒了,有的人逃避了,而杜甫是一个有勇气正视它的人。”细细想来,恍若在说她自己。
因耽工部句
且向草堂觅诗魂
关于本次会议,叶先生评价其知性之外兼具强烈的感性。蒙上的这一层感性,原因无非思乡二字。
在还乡无计的年月里,最能引起叶嘉莹先生去国怀乡之思的实为杜甫的诗篇。
来到草堂,叶嘉莹先生与缪钺教授、黄肃秋教授等知名学者就杜甫和杜诗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交流,共同表达对诗圣的一片尊仰之情。
先生后来回忆:“开完会以后,大家一同漫步草堂,杜甫诗中所叙写过的景物情事会同时涌现在每个与会人士的脑海中。以至于随便任何一个人吟诵起杜甫的一二诗句,都可以引发其他同游者的共鸣。仿佛当年写诗的杜甫,也就正行走在大家的身边。”
而这种感受,是她在海外所参加过的任何会议中从未有过的。
在草堂留存的珍贵的老照片里,叶嘉莹先生亭亭身影被定格了下来。或许经过时光的洗礼,佳人踪迹难再寻,但先生为锦城草堂所写的诗歌却依旧浸润着来到此地的观众的心灵。
叶嘉莹先生在纪录片里讲到:“我留下的这一点海上的遗音,现在的人不接受也没关系,也许将来有一个人会听到,会感动。”
秋意浓,诗意盛,期待着你走进草堂来,觅得先生的水与月。
(成杜甫草堂博物馆供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