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的书法曝光,看完才明白,他4次科举皆落榜也是正常的

来源:微笑向暖 2022-02-26 14:55:33

原标题:洪秀全的书法曝光,看完才明白,他4次科举皆落榜也是正常的

引言: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论书》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对于寻常读书人来说,能够出人头地的仕进之路就是参加科举。因此有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希望通过读书进士能改变命运,读个几年十几年的都是常有的事,有人甚至读到自己头发花白才能中举。人们熟知的范进就是在20岁的时候就开始科举考试,一直考到自己54岁才中了秀才。甚至在自己中举之后乐极生悲,一度发疯到神志不清,被人扇了一个嘴巴才回到现实中来。这人尽皆知的故事让人不禁感慨科举制在古时候对人命运的影响有多大。

正因如此,才有无数名人志士在科举这条路上挤破了头想往前冲。在“字如其人”思想渗透人心的时代,在准备科举的时候练得一手好字也是科举人的必要条件。不过如今的各种考试,人们都默认只要答案是对的,那字难看一点也无妨,一样是会给满分的。这种想法其实就小看了古代人对字体的重视程度,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如果是字体特别差一样会被考官毫不留情刷下去的。太平天国领导人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故宫博物院的展览中,洪秀全的书法被曝光在大众面前,看完才明白,原来他4次科举皆落榜也是正常的。

一、神童洪秀全

生于1814年的洪秀全出身于耕读世家,也就是一边耕田一边读书的家庭,祖祖辈辈都这么做就是希望家里能出个人才,终于到了洪秀全这一代,洪家世代的愿望成真了。7岁去私塾上学的他凭借着天资聪颖,很快就学会了四书五经,并且颇有自己的见地。15岁的时候,出口成章的他成了十里八村都公认的“神童”。于是家里人都指望着洪秀全能去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回来,以光宗耀祖,为家里争光。

不过才思敏捷的洪秀全却没有练字的那个闲情雅致,再加上家里穷,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买笔墨纸砚练字用,他的书法水平一直很差。私塾先生常常说:洪秀全哪里都好,就是字体需要再多加练习。他的同窗好友也常常劝诫他:假如不练字的话,很可能会在科举的时候被刷下来。不过洪秀全对此都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只要才能足够优秀,就算字不好也能走上仕途。因此他的字一直都不怎么好看。

就这样下去,洪秀全在4次考试中都落了榜,尤其是第三次科举失败后,备受打击的他还大病了一场。一方面他对不起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另一方面他有深深地感觉自己愧对家人亲朋的殷切期望。相传当时几度昏迷的他,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有一位老人对洪秀全说他是来人间斩妖除魔的,并非为了这些浮名而来。这或许是后人为他领导起义染上的神秘色彩,当然由于他字太差而落榜的事件也是野史的记载,许多人认为是由于当时统治集团的黑暗导致没背景的他屡次落榜。直到故宫博物院他真迹的展出,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

二、真迹揭开真相

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对外开放,只需要少许的门票费用普通人就可以进去一睹全貌,里面有大量的珍藏以供世人参观。其中就有一封洪秀全起草的太平天国时期的诏书,这也是目前能够确定的他仅存的唯一真迹。从远处看这封诏书似乎写的还可以,但是凑近了之后再仔细看,就会发现这封诏书里的字迹是歪歪扭扭,有草书还有楷书,大小不一不说,甚至还有一些错别字。这简直是小学生的作文还差不多,哪里有皇帝的半分尊严在里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除了洪秀全的这份真迹,故宫博物院里还展出了唯一一份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的试卷,就是万历年间赵秉忠的答题试卷。这份卷子不仅字体工整端庄,文笔也是颇具章法。相比之下更显得洪秀全的真迹可以说的上是不堪入目。这样一想,当初的考官如果真的面对这样的两幅试卷,那取舍哪一位想必就不用多说了。

结语

“字如其人”是古代通用的识人准则,在他们眼中如果一个人连字都写不好,那想必大事也同样做不好。这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再者说古时候通信原本就不像现代这么发达,远距离的交流几乎全靠书信的往来,那习得一手好字自然就十分重要了。至于洪秀全是不是因字太差落榜,一个人的人品能不能被一字否决,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参考文献:

《清朝野史》

《清史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