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速讯:城市与诗
他理个平头,衣着普通,相貌平平。戴着口罩,戴着麦。
他站在小板凳上,念诗,爱情诗。
(资料图)
从2019年开始,每个周末和节假日,他都会去人民公园读诗。
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人头涌动。几乎全是来替子女求姻缘的父母。A4纸一页,内容直白,年龄、收入、房产、身高,具体到房子在什么地段,车子是不是沪牌,以及身份证号码前几位都有要求。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曹再飞,第一次路过此地,被惊呆了,他觉得这个相亲角,应该加进一些爱情的元素。
第一次他读的是艾略特的《荒原》,开头很符合当时的季节,“四月是最残忍的,土地滋生丁香……”
后来,曹再飞几乎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会前往,总共有上百次。
坚持是有力量的,从一开始的被嘲讽“脑子瓦特”(坏掉了),到被接纳,到响起掌声,到有人上来一起读诗。
卷发阿姨读了一首《再别康桥》。“太专业了。”曹再飞说,“读得比我好。”阿姨曾是中学语文老师。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先生,点名要读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有个本地小伙子说:“这才是上海该有的样子。”
城市人来人往,有人读诗,有人写诗。
杭州地铁凤起路站,C2出口,有个姑娘,戴着口罩,摆个摊,诗摊。有人驻足,她与人对谈几句,手中持笔若有所思。短短一分钟,写出一首诗。
2020年,福建女孩“隔花人”辞掉了上海的高薪工作,跑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夜市做“地摊诗人”。她的创作模式是,先倾听对方的心事和想法,然后动笔。两年来,她在好几个城市摆摊写诗歌,西双版纳、上海、北京……
她写过一首有关高考的《难题》:“高考那一天,全体家长在校门口罚站,我要考多少分,才有资格把爸爸领回家。”她是理科生。
凤起路地铁站,一个女孩来到摊位前,细声述说,自己在单位处于试用期,岗位目标要求很高,她很忧虑,怕达不到领导的要求。
“隔花人”为姑娘量身定制了《棉花云》:天上的云高高的,还没有摘下它,它就消散了,于是我转身向山野,摘了一株株棉花,把它放在一起,当一朵大地的云,为我阴晴有定。
她上午10点出摊,到下午,已给十多个路人写了诗。
在纷纷扰扰俗务缠身的城市,曹再飞和“隔花人”的身影,让人们并非偶然地想起,锱铢必较的相亲之外,还有爱情;上下班的匆匆脚步之外,还有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