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信息:警惕“亲吻病”与抽动症
(资料图片)
近日,有孩子高烧一周不见好转,被确诊为亲吻病,登上热搜;也有女孩咳嗽不停被诊断为抽动症,引起热议。市第四中心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郭东梅提醒,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一现象反复不见好转,切不可大意,要及时就医。
孩子高烧警惕“亲吻病”
亲吻病是一种噱头,它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像父母亲吻儿童、口对口喂食等都会发生感染。这种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为多。其潜伏期在1至2周,起病急缓不一,症状呈多样性,如咽炎型、腺热型、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病情严重时,口腔粘膜还可能出现点状成簇性出血样小红点,甚至发展到牙龈,随后肌体皮肤出现小红丘疹或靶心样丘疹。亲吻病具有自限性,一般会在10天左右自愈。
不要随意亲吻孩子的嘴,不管是家长还是其他人。最好也不要亲孩子的手或脚,防止孩子在啃自己的小手小脚时被传染。爸爸妈妈可以亲亲孩子的额头、脸颊、小屁股这些相对“安全”的部位。如果是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冲奶粉的时候不要用嘴试温度,可以滴在手腕内侧试温。大人不要嘴对嘴嚼着给孩子喂饭,这么做不光会传播EB病毒,还可能传播包括幽门螺杆菌在内的上百种细菌病毒。可以使用料理棒、辅食机、剪刀之类的工具来完成把食物变碎这个过程。不要让孩子使用别人用过的杯子、牙刷。不共用餐具,不要用大人的筷子喂孩子吃饭,餐具清洁后最好进行高温消毒。
咳嗽不停或是抽动症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暴怒发作。抽动的表现复杂多样,按表现形式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运动抽动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可表现为眨眼、斜眼、皱眉、扬眉、张口、伸舌、噘嘴、扮“鬼脸”,也可出现摇头、耸肩、搓手、握拳、甩手、踢腿、抖腿、挺胸、收腹、扭腰等。发声抽动实际上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可表现为咳嗽声、清嗓子、吸鼻声、尖叫声、吐唾沫、喊叫声等,甚至出现短语、短句、秽语等。
有一些家长对此病不认同,多认为是不良习惯所致。到医院看其他病,被医生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多不配合回答,经常说“没事,就有点小毛病”。医生告诉家长是此病后,家长多不信任反对就诊,从而使确诊时间向后延迟。对于患有抽动症的儿童,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对孩子进行鼓励,多沟通,提高其自信,减轻孩子的精神压力。在饮食上尽量清淡,不能吃鹅肉、羊肉、狗肉等发物及可可、咖啡等兴奋性、刺激性食品,规律饮食。生活上避免“风风火火”的场景,避免催促,不在精神上施加压力,可以多培养孩子“静心”的品质,如练习书法、画画等,少学舞蹈、钢琴等快节奏的活动。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