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讯:文坛往事

来源:今晚报 2022-11-26 07:41:38

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茅盾先生当时的讲话以及我平素接触他的言谈中,我深有感触,他平易近人,治学严谨。1978年元旦,我去向他祝贺新年,顺便表示希望他能为我题写一幅字时,他欣然答应了。过了不几天,他在电话中通知我下午三点去取字。我高兴地去了,他把已经写好卷好的条幅展开来,让我看。他说,这是一首1977年的旧作,现在写出来。

我高兴地接过来,说:“沈老,谢谢您。我将把它裱起来作为纪念。”

他笑了,说:“那怎么行。裱,要裱书法家的字。”

我说:“您的字很有风格,我喜欢。您又是我们的老前辈,我裱起来好作为纪念。”

他又笑了,说:“那随你吧。”

此后,他又力所能及地参加了一系列会议:1978年5月27日至6月5日的中国文联全委扩大会、1979年10月30日举行的全国文代会等。他为党的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力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参加一些必要的重要会议和活动,晚年的茅盾先生主要是集中精力撰写他的长篇回忆录。这对一位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的老人来说,是非常艰巨、极其繁重的工作。况且,他一向的治学态度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

我在读了他陆续发表在《新文学史料》上的回忆录后,对于他的强大记忆力十分吃惊!我想,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怎么会有那么好的记忆力,仿佛往事历历在目,有条不紊。

为此,我曾经问过沈老:“几十年前的事您怎么能够记得那么清楚呢?”他慈祥地微笑着对我说:“你还年轻,体会不到。人老了,愈是过去的事愈记得清楚;愈近的事,昨天的、前天的或许一时未必记得起来;当然,还是要依靠查资料呢。韦韬、小曼,还有上海、北京许多朋友帮了我不少忙啊。”

其实,那几年,沈老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精力不济,然而工作却在不断加重,他长期患有老年性气管炎和肺气肿,肠胃功能也衰退了,不能吸收营养。一日三餐吃的都是面条,食量也少得可怜。另外,他左眼失明,右眼视力只有0.3。可他为了抓紧有限的时间,奋力完成回忆录,只要不病倒,几乎是每天坚持伏案写作,有时上午7点写到9点或10点,有时是下午3点写到5点左右。总之,他每天总要写那么两三个钟头,而且有时还要翻阅资料。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