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播资讯】乱用行话惹祸

来源:今晚报 2022-08-03 07:54:15


(资料图)

行话,业内称“春典”。上世纪80年代初,文艺界一股乱说行话的逆流沉渣泛起。有的人由于乱用行话给自己惹了大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春典”,在旧社会,是艺人走江湖在同行之间亮明身份,团结互助,保护自己和服务演出的业内“暗语”。我并不一概反对“春典”在新时期的应用,但认为它的使用必须有利于演出。如相声演员在台上发现话筒不好使,“不经意”一侧脸,向侧幕条内的舞台监督说一声“嘴子”,舞台监督马上责成音响师进行调整;还有“嗨”,即告诉台上的演员,表演的时间长点,后边的演员误场了,或整场演出的时间还不够,要再多演一会儿,这样才能对得起观众;如说“撅”,即表演时间短点,前边节目返场有点多,此时必须得给“底角”留时间,还要考虑观众坐末班公交车回家的情况;魔术演员鼓捣“机关”出现情况时,马上会告诉“量活”的“领招”,或“护托”,即把观众的眼神领到别处……

这些“春典”对演出来说都是有益的,但不能乱用,即便是在过去学徒时,业内上年纪的长辈发现你乱用“春典”,免不了会教训你几句。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有的年轻人不认真学能耐,专门学行话,似乎不会说“春典”就不是业内人。老艺人称他们“满嘴炉灰渣子”。有的人还因此惹了祸,怎么回事儿呢?当时演出市场缺乏管理,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穴头”。有一个从天津去深圳联系演出的“穴头”,给香港业内人打电话,说:“这儿的‘迫窑’(宾馆)‘杵头’(价钱)太‘嗨’了(太贵了),‘安根儿’(吃的)‘兰头’(钱)也‘嗨’。我‘含荡’(不说)啦!‘翘’(走)了。”对方问他:“‘买卖’(指演出)‘火不火’(好不好)?”他说:“太‘泥了’(不好)!你那儿‘有地’(能找个演出剧场)吗?大伙都‘念啃’(没吃的了)。”对方说:“‘尖纲’(真话),这儿的‘粘子不吃’(观众不认)。”他说:“那我‘马前翘’(赶快走)。”

他放下电话正要走,进来几个警察把他抓走了。因为宾馆保安报案,“有人说黑话”,警察录了上面的一段话,怀疑他们是特务对暗号,或是黑恶势力,于是对这个人进行突击审问。

当时,我正在天津市曲艺团主持工作,当地警察给我打来电话:“我们抓了一个人,说是你们团的,叫某某某。”我说:“不是我们团的,但我知道这个人,是社会无业人员,专跑演出的‘穴头’。”然后把警察录下来的“黑话”给我放了一遍,我乐啦,一一作了解释。最后,那个人因冒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骗,被拘留两天。您说,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那时,演出市场不那么规范,其中也有哏儿事儿。下篇给您讲杜国芝冒充侯宝林的故事。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