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焦点!笾豆有践
(资料图片)
“美食不如美器”。这句古语略显偏激,主要是为了强调美器的重要。若没有美器的盛放和烘托,美食确乎会大为失色、大打折扣。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谈了谈《诗经》里的粮食、蔬菜、畜肉、禽蛋、野味、水产、水果、调味品、油脂,下面就来说说《诗经》中的食品盛具(或者叫盛食器),顺带把当时用餐的规矩、流程也谈一谈。
《小雅·伐木》的后两章云:“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这里面提到了三种盛食器:簋、笾、豆。
簋是“盛黍稷稻粱器”,其功能相当于现在装饭的大碗,只不过更加精美而已。据推测,簋最先可能是木制的,而后才有竹、陶、玉、铜等各种材质的,而铜的最为常见。由现存的铜簋来看,它的形态极为多样而繁复。以耳形区分,可分为无耳、两耳、四耳等;以腹形区分,可分为口大腹圆、口大颈敛、口敛腹圆、方形等;以足形区分,可分为三足、四足、圈足、足下连方座等。曾侯乙墓出土的莲瓣盖圈足方座簋,便是圈足之下连了一个方座,而且此簋还有盖,盖顶部还装饰着莲瓣纹。
“笾豆有践”这一句也见于《豳风·伐柯》,有践是摆放得很整齐的样子。在《诗经》内,“豆”除了与“笾”经常同时出场之外,也会跟“登”结伴现身,如《大雅·生民》“于豆于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笾、豆、登都是豆形器,只因材质不同而异名:“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瓦豆即陶豆。竹木易于腐烂,所以笾、豆的实物很难保存下来,至今尚能看到的除了陶登,还有就是玉的和青铜的豆形器。三者名字既不同,用途也略异:“木豆荐菹醢,竹豆荐枣、栗、菱、芡、脯修、糗饵之属,瓦豆荐羹,皆祭祀燕享所用。”荐就是盛放的意思。有时候,“笾豆”又能统称这三者,如《鲁颂·閟宫》“毛炰胾羹,笾豆大房”,毛炰即豚(乳猪),“烂去其毛而炰之也”(先去毛,后炮炙),切其肉为胾(放在大房即“俎”上切),煮其肉为羹。本该用瓦豆之“登”荐羹,但这里只有“笾豆”,诗人显然是认为“笾豆”包含了“登”。
要说描写用餐的规矩、流程之详细,非《大雅·行苇》的第二章莫属:“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第一步:铺筵席,设几案。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人又坐于席上,背靠着几(几又写作“机”,可以扶手靠背)。第二步:陈尊俎,列笾豆。洗爵,奠斝,摆上酒具,将盛入“醓”“醢”“脾”“臄”等肉食的笾豆一一放好。第三步:或燔或炙,或歌或咢。一边听音乐,一边吃烧烤。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