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之子李叔同
十三、儿子李准和李端
李叔同的两个儿子名叫李准、李端。
李端曾说:“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同辈兄弟姐妹共是八人,二伯父(李叔同的二哥李文熙)门中有三男三女,我们是兄弟二人。”他还说:“我们兄弟二人的名字,都是二伯父做主给起的。”
李准(1900—1963),字则东,生于上海。1905年春,其祖母王太夫人病逝,随父母扶柩乘轮船回津,安葬祖母于新开河边张兴庄以北的李氏祖茔内。此后,他一直居住在粮店后街60号的李氏宅院中。因在轮船上受了海风,得了终生不治的哮喘病。李准的妻子是王凤英(1904—1978)。
1934年至1935年间,李氏大家庭析产分居,李准一家搬到南市芦庄子泰安里,靠分得的祖居附近一带的几处房产出租过活。
“七七事变”后,为躲避日租界日本浪人的欺辱和“白面儿客”的偷盗,他们到旧英租界伦敦道(现和平区成都道)前曹锟公馆对过的一位华大夫的楼内暂住。后租西开教堂后聚仁里一处三间楼房住下。以后卖掉河东(今属河北区)的几处房产,置买聚仁里一片房产,继续靠收房租度日。
在日伪统治下,他家生活愈加困难,靠典当财物和变卖一些贵重家具什物贴补家用。抗战胜利后,李准卖掉聚仁里房产,与人入股经商,以后陆续赔光。上世纪40年代后期,一家迁往北平,先住在交道口南大街秦老胡同,后迁到兵马司。
李准有一子二女。长女中慧,生于1928年,在文艺界工作,1947年在沈阳病故。子曾慈生于1930年,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幼女中敏,1948年冬北平尚未解放,在门头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随四野十三兵团南下,随后又到内蒙古银行系统工作,并与内蒙古军区参谋科长韩得勤结婚。
李端(1904—1991),字正夫、直卿,生于上海。1905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时,尚在襁褓中。1910年李叔同学成回津,在津一年左右离家去江南时,李端六七岁。其后,他与母亲俞氏、哥哥李准生活在粮店后街60号的李氏大宅院中。成年后娶妻郑氏。
上世纪30年代中期,李端约三十岁时,李氏大家庭分居。随后,他又与李准分开过。
李端一家曾暂住在粮店后街吉家胡同,不久迁居郑氏娘家西沽村郑家大楼附近的当铺西街,赁房居住。
郑氏病故后,李端续娶杜氏,生女三人。长女汶娟,次女莉娟,三女淑娟,均生活、工作于天津。莉娟早年皈依新加坡佛教协会会长广洽法师(弘一大师弟子),深研佛学。2004年7月成功举办个人书展,有识之士评价其书法得弘一大师之真髓,誉其为当今书写“弘体”第一人。
介绍完李叔同的两个儿子,接下来我们来讲讲他的侄子李麟玉、李麟玺。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