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莛子里的岁月
老家西屋南墙上依然悬挂着大小不一的锅盖垫、笊篱等传统的生活炊用器具,每次回家过节,娘还用这些家什给我们做饭,等羊肉水饺用麦秸莛子编织的窊篦子端上桌子的时候,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娘用两手端着窊篦子轻轻地向上掂着里面乘着的水饺,怕热气粘到了一起。嘴里叨念着:“窊篦子用了十来年了,麻绳也快磨断了,没有你奶奶了,谁还会编织啊!”
奶奶在世的时候每年农闲时都要编织好多家什的。等麦子晾干入了仓,奶奶开始侍弄早就拣好了的麦秸莛子。选莛子也是一件技术活,每逢麦捆运到麦场里,奶奶就开始选麦秸莛子。挺脱的麦秸莛子奶奶用手一摸就能挑得出来,然后用准备好的镰刀把麦穗割断,莛子就在反复的劳作中准备好了。
选好的麦秸莛子要想颜色白皙好看是要经过加工的,要用硫黄熏,那味道是很呛鼻子的,喘不过气来。因为这种东西有污染,奶奶一般是把这道工序去掉的,奶奶说,自己的家什自己用,没有必要白白生生的,只要不害人,瓷实一点好。再就是开始压莛子了,把选好的莛子整整齐齐地放在水里,用石头压了,一天或者几天的时间,等莛子软了,拿在手里听使唤了就好了。
在传统上,编织最基本的技法,包括编辫、平纹编织、花纹编织、绞编、编帽、勒编等工艺。编辫是草编中最普遍的技法,它没有经纬之分,将麦秸、玉米皮等原料边编边搓转,编成3至7股的草辫,通常作为草篮、草帽、地席的半成品原料。奶奶编织家什是土法子,来自于传统,又不沿袭传统。等麦莛儿拿在手中,奶奶戴上老花镜,左手掐着一把麦莛儿,把一大把麦莛儿靠在膝盖上,右手灵巧地上下左右走动,一行行麦莛儿穿针走线,经纬排列,褶皱分明,像一排排七言绝句,整齐划一,平仄有韵。随着奶奶双手的舞动,一大块麦秸莛子编织的花纹向后移动,图案越来越新颖,结构越来越巧妙。在奶奶的心里,是编织一个窊篦子,还是编织一个笊篱,早就打好了腹稿,是用不着画图纸搞策划的,这就是民间工艺的奇妙之处。等家什的形状初见端倪,奶奶舞动的双手忽然在半空中画了个圆弧,麦秸莛子正好压在了最后的边沿上,不留一点痕迹。
等一切都妥当了,奶奶从蒲墩上站起来,用随身带的毛巾轻轻地打去身上的灰尘,去堂屋里喝上一舀子水,把编织的半成品在水里浸泡上半小时,用平实的器物用力把编织品熨一遍,看着高低均整了,就去把准备好的高粱莛子拿来,用早就搓好的麻绳一圈一圈地镶边,整个的家什镶完边,就可以用了。
我从老家来到城里的时候,奶奶把编织好的家什放到车上,说居家过日子,能用得着的。前几年租居民房,后来换了两次房子,奶奶用麦秸莛子编织的家什一直在厨房的角落里放着,这也是我家里最珍贵的民间工艺制品了,一件件都烙刻着历史的痕迹和美好的回忆。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