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之子李叔同
十、常云庄、王妈妈与王孝廉
常云庄、王妈妈、王孝廉是与李叔同关系较为密切的几位老人。
常云庄与李叔同家素有交往,当年其住所即在李叔同的故居附近,粮店后街东首。他是位饱学之士。光绪十四年(1888),李叔同九岁从乳母刘氏习诵《名贤集》,后又跟随常云庄先生读《孝经》《千家诗》。十岁开始读《四子书》《古文观止》等书。十二三岁学《尔雅》和《诗经》。
常云庄之名,曾见于龚望先祖龚晓山光绪甲辰(1904年)的日记中。此时常云庄出仕山西,与高凌霄(俊锋)等亦时相往还。高凌霄,天津人,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山西五台知县。以后历任曲沃、大同、介休、闻喜、高平、直隶等地的地方官。李叔同就教于常云庄,是在常云庄赴山西之前。
王妈妈,天津武清王庆坨人,丈夫姓王,她是李叔同家的老保姆,照顾了李家三代人,李家人称她“王妈妈”。她来李家,原是专门伺候李叔同的母亲王氏的,以后又抱大了李叔同。李叔同于1898年奉母携眷去上海时,辞掉了妻子俞氏的陪房廖妈妈,而带着王妈妈同行。在上海,王妈妈又看护李叔同的儿子。
1905年北归以后,李叔同长期在外,王妈妈和俞氏及李叔同的儿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照顾备至。为了尊重她,俞氏一直让其子称她为“妈妈”,而不许称“王妈妈”。王妈妈在李叔同家劳动了五十多年,到七十多岁才离开。
王孝廉,天津举人,至普陀山出家。回天津后,居天津之无量庵。李叔同的大侄媳(李叔同的大哥李文锦的儿媳妇,居孀)从王孝廉诵经,李叔同见而喜之,时常在一旁听,之后亦能成诵。此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和光绪十四年(1888)之事,李叔同此时八九岁。
据说当年奶母发现李叔同在背诵佛经,让他改念《明贤集》里的格言。他就念“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高头大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这类句子,念着念着,幼小的心灵中,生起了人生苦空无常的感觉。其后对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人说,这些或许对李叔同后来的人生选择不无影响。
李叔同本生在富贵人家,是个吃穿不愁的公子哥,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富二代”,但这个封建大家庭却给他留下许多阴影,这阴影铸就了他坚毅的品格以及带有悲剧色彩的性情。故而有人这样说:“李叔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其实也是不幸的,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这痛苦尤其来源于他母亲的遭际对他的牵动。”
李叔同母亲的遭际,我们从前文所述及的她的故事及其在李氏大家族中的地位便可见端倪。李叔同说他“生母很苦”,这里所说的苦,不是指物质生活,李家的生活是优裕的;苦在冷语愠色,她只得在愁与泪中打发岁月。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