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之子李叔同

来源:今晚报 2022-04-20 07:45:07

七、母亲王凤玲

王凤玲(1861—1905),李叔同的母亲。李世珍一生前后至少有妻妾四人。原配姜氏(正室),生长子文锦。侧室张氏,生文熙,“体质羸弱,恐其不寿”。侧室郭氏未能生育。光绪五年(1879),年67岁的李世珍纳王凤玲为妾。王凤玲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旧历四月二十一日,这一年18岁。光绪六年旧历九月二十日(1880年10月23日),她生下李叔同。

光绪十年(1884)李世珍病故,王凤玲年仅23岁。李叔同18岁时,由母亲做主,娶了天津茶商俞家大小姐为妻。光绪二十四年(1898),即李叔同婚后的第二年,李叔同奉母携眷,离开天津,去了上海。

有人认为,李叔同南迁是与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有关,以为他与康党有牵连,为了避祸才去了上海。也有人以为,变法失败后,李叔同虽未直接受到牵连,但他已认定“北方事已无可为”,不如去南方发展。

然而,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他的南迁更多是出于对母亲的考虑。

由于身份的原因,李叔同母亲在天津大家庭中的地位是比较尴尬的,对她来说,远离大家庭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而李叔同对母亲一向孝顺,他这时已经成人,作为儿子,他对母亲的境遇十分清楚,外加时局有变,家在上海又有资财,他决定南迁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李叔同在上海,既可孝敬母亲,又可照料妻儿,深感幸福。可是就在1905年春的一天,他的母亲在上海城南草堂病逝了。李叔同携妻儿,带着全部家什,将母亲灵柩送回天津。

作为天津富宦家庭,按当时习俗,父母去世后丧事必须大操大办,借以炫耀与标榜。然而,李叔同极为反感这一套,他力排众议,自己主持丧事。

李叔同在报上登出“哀启”,附上自己作的哀歌,配以简谱,以备吟咏;订出文明丧仪,拒收呢缎轴幛、银钱锡箔;提出送葬者如要致敬,可送花圈。他主持母亲的丧仪,安排的议程是致悼词、弹钢琴、唱挽歌。为此,亲友轰动,都说李三爷办了件奇事。

李叔同作有哀歌两首,一为《追悼李节母之哀辞》,文曰:“松柏兮翠苏,凉风生德闱,母胡弃儿辈,长逝竟不归?儿寒复谁恤,儿饥复谁思!哀哀复哀哀,魂兮归乎来。”二为《上海义务小学学生追悼李节母歌》,歌词为:“贤哉节母,柏操流芳;贤哉节母,国史褒扬;贤哉节母,遗命以助吾学堂。痛节母之长逝,增学界之感伤,痛节母之长逝,祝子孙其永昌!”

以上两首歌曲,均在灵堂中由李叔同亲抚钢琴伴奏,由一班小学生童声合唱,这两首歌表达了李叔同丧母的极大悲痛,赞美了王太夫人的贤良淑德。哀乐感染了整个灵堂,使全体与会者沉浸在对逝者的一片哀思之中。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