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张青松:《何垠注本聊斋志异》影印后记
中国古代为典籍作“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范围涵盖经史子集全部门类。随着历代对典籍的传承和讲授,发展出繁多的注释名目,如传、注、笺、疏、诂、训等。而对子部小说家的典籍注解,则是“小说注”的开端。如晋代郭璞注《山海经》《穆天子传》,南朝刘孝标注《世说新语》等,影响深远。
《何垠注本聊斋志异》
【资料图】
明清之际,依托于文言笔记小说的蓬勃发展和考据之学的兴起,小说注释也藉以获得发展的契机。对于文言小说而言,注文多釆用更简洁、通俗的注释方式,对正文中出现的章句典故、舆地人物、语词音义等作出解说,有助于阅读和理解文义。同时小说注释多与批语、评点相结合,形成“评注”(批注),便于对文本内涵的深入发掘。
《聊斋志异》这部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以仙狐鬼魅,志怪变幻,而写真情实感,自问世以来,逐渐引起文人学士的极大兴趣。作者蒲松龄学识渊博,典章故事,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为了满足更广大读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一大批为《聊斋志异》作评注的文人学者。这些评点家、注释家也成为《聊斋志异》的重要传播者,进一步扩大了《聊斋志异》的读者群。
对《聊斋志异》的评点,以王士祯、何守奇、冯镇峦、但明伦四家为代表,笔者统计,目前已知有二十二家之多,之前已有专文论及,这里只谈注释本。
相对于《聊斋志异》的评点,单纯注释文本的并不是很多。正式刊行的注释本,有清一代只有两家,分别是吕湛恩注本与何垠注本(下称吕注、何注)。吕注早于何注,有首创之功,且多为后世文本采用,影响最广。何注亦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是最早的与《聊斋志异》全文的合刊本。
此外还有两个手批本为世所罕见,分别是是徐康批注本与周调梅笺注本,此前出版的张友鹤辑校 “三汇本”、任笃行辑校“全校会注集评”本均未曾收录这两个本子。下文详述。
观古堂刊本《聊斋志异注》
一、吕湛恩辑注本
吕注本最早由观古堂刊行于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十六卷,书名页三栏双边,右起:道光乙酉夏镌,聊斋志异注,观古堂藏板。半叶条目九行,小字双行夹注。仅有注释而不刊原文。
署文登吕湛恩辑;胞侄应选(升三)、应奎(庚垣)校;同邑于书佃(泉南)、福山王延庆(香海)订。有蔡培序、吕湛恩自序、例言。藏湖南图书馆、苏州图书馆。
又有魁文堂重刊本,十六卷,增补注释一卷,依旧题“道光乙酉仲夏”刊行。
再有姑苏步月楼本,十六卷,书名页三栏双边,右起:淄川蒲留仙著,聊斋志异/附注,姑苏步月楼梓。不具刊刻年代,内容与观古堂本一致。既署“淄川蒲留仙著”,又称“附注”,意为配合《聊斋志异》共同发售,当非初刻本。
姑苏步月楼刊本《聊斋志异附注》
旧有多种资料将“观古堂”误为“观左堂”(始于骆伟《聊斋志异版本略述》一九八二年)、“步月楼”误为“步云楼”(始于《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山西教育二〇〇四年版),使读者误读。
至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粤东连云阁刊《聊斋志异评注》,始将原文与吕注合刻。(骆伟《聊斋志异版本略述》著录为广东五云楼,又被多种资料采用,未见。)后有粤东右文堂、粤东三元堂等重刊本。
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英德堂刊本首次将但明伦评本和吕湛恩注本合并刊行,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同文书局首创的《聊斋志异图咏》,继续采用吕湛恩注本。但明伦评本和图咏本采用吕注,再版无数,影响巨大,使得吕注本基本形成了一枝独秀的局面。
吕湛恩,字叔清,号坦垒居士。山东文登吕家集人。生年不详,卒于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依据蔡培《序》记载,吕湛恩少年应童试,受知于山东学政阮元(芸苔),成为诸生。此后屡入科场而不第,“久困场屋,志不得伸”。
清光绪十年上海著易堂套印本《聊斋志异新评》
其遭遇与《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有点相似,遂立志为《聊斋志异》作注,以抒发自己心中的“抑郁无聊之气”。取“注而不释之体”,只注章句典故、近世人事、僻奥字音义,“使阅者得此更无翻阅之劳”,注释详尽,但也有应注未注之处。其著作还有《文登县志》《吕氏家谱》等。
二、何垠注释本
何注本相对存世较少,初刊为花木长荣之馆刊本,分三个版次。
何注随正文一起刊刻,而无像吕注那样的单注本。初刻刊于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十六册十六卷。半叶版框高十九厘米,宽十一点五厘米,两截楼式,字迹工整,版面修长大气。
上层为注释,半叶十八行,行十字。每双行对应下层单行。下层为正文,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单鱼尾有界栏,左右双边。书名页三栏直角单边,右起:道光己亥,注释聊斋志异,板存花木长荣之馆。
花木长荣馆刊本《聊斋志异》
首何垠自题,次沈道宽叙、何彤文叙、陈元富叙;次凡例、目录。卷端题聊斋志异并卷次,次行署淄川留仙蒲松龄著、鄞县栗仲沈道宽校订、江宁地山何垠注释、南陵芰亭何彤文校刊。书尾有蒲松龄之孙蒲立德跋。存上海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等。
翌年(庚子,一八四〇)又出校改重刷本,对初印进行了文字校对。在目录尾钤盖有识语章,云:
前注为友人迫促,不及校而付梓,抄录讹误甚多。庚子春,与山东翟友孟先生同居停。主人暇,辄与校,两阅月校出三百余字。是年秋,始重整刷印,此后亥豕之讹,庶几较少。
藏国家图书馆,惜书名页不存。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曾以《何垠注释本聊斋志异》之名影印出版。至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出第三版,书名页三栏圆角双边,右起:道光癸卯,注释聊斋志异,板存花木长荣之馆。寒斋有藏。
何垠,字地山,江宁人,以幕僚为生,生平不详。有博雅之纔,著有《仙居外集》一卷。何注本是继吕注本之后第二个聊斋注释本。有的学者认为何注多因袭吕注,并不准确。
何注虽然晚出十四年,但古代南北交通不便,信息传播迟缓,依据何垠《自题》,其做注尚不知有吕注本刊行,于是“岁月五匝,集成卷帙”。何注兼重音读,这点优于吕注。重字词义,少典故人事。两人注释,各有特点和长处,可以互补。惟吕注比何注详细,因而后世各种《聊斋志异》刊刻多用吕注本,何注本也就不易见了。
宏道堂刊本《聊斋志异新评》
吕注本与何注本出版后,促进了《聊斋志异》的传播,吕注本虽然早出,但与《聊斋志异》正文合刊却是何注本先面市。有书坊嗅到了商机,将两注合并刊行。最早为道光二十六(一八四六)宏道堂刊《聊斋志异增注》,合吕注、何注于一体。
又有同治丁卯经元堂本、光绪辛巳邵州经畬书屋《新增补注聊斋志异合评》、京都三多斋《朱套聊斋志异增评》,均是两注合并刊行。
三、徐康批注本
此本是清代徐康的手批过录本。光绪十年,由其挚友赵宗建的子侄赵性禾过录于一套青柯亭本上,并经徐氏亲校并题跋。批评与注解并重,是徐氏耗费多年心力诠释的成果,非一时之作。
徐康字子晋,号窳叟,别署玉蟾馆主,苏州人。室名“神明竟”。晚清藏书家、鉴赏家。生于清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约卒于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徐氏对《聊斋志异》的批注涵盖全书,包括题注、夹批、总评及词句注解。对字词音注、人名地名、典章故事等注释详尽,并补注了为数不少的史料,与文义、故事等相佐证,特点鲜明,颇资参考。
徐康批注《青柯亭本聊斋志异》
其著作还有《前尘梦影录》《石室袐藏诗》《神明竟诗》《窳叟墨录》等。《前尘梦影录》是文博鉴赏的名著。
此书是近年新披露的《聊斋志异》批注本,多不为人所知。藏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南江涛《徐康批校本〈聊斋志异〉初探》,发表于《明清小说研究》二〇二〇年第一期,对徐注本有详细介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二〇二〇年出版影印本。
四、周调梅笺注本
清抄本三册,十六卷,补遗十六卷。高二十四厘米,宽十六厘米。只有注释,无正文。题:聊斋志异注,署:山阴周调梅半樵笺注;男骧、骏、骅仝校录。钤“述史楼”朱文印、“粹芬阁”白文印。墨笔抄写,有眉批、朱笔圈校。半叶大字条目九至十行,注释小字双行。
根据署名,当为周氏的三个儿子抄写。对原文典故、词语出处作详细的考证。周调梅,字半樵,浙江山阴人。生于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卒年不祥。屡试不第,奔走四方。工诗,讲求句律。著有《越咏》《后马周氏家谱》。
《粹芬阁珍藏善本书目》
据书内藏印知为晚清知名藏书家徐友兰(一八四二至一九〇五)“述史楼”旧藏,后转归世界书局创始人沈知方(一八八三至一九三九)的“粹芬阁”,沈氏所编《粹芬阁珍藏善本书目》(世界书局一九三四年版)亦著录此书。曾于二〇一二年七月西泠印社拍卖。
上海图书馆藏道光己亥花木长荣之馆刻本《注释聊斋志异》,分装十六册,每卷首钤“上海图书馆藏”朱文印,为何垠注释本之初刻本,保存完整,刷印清晰。
《何垠注本聊斋志异》
本次影印以此为底本,古法线装,完全尊重原貌,是初刻本首次影印出版,为读者提供一个目前不易见到的《聊斋志异》版本,相信一定能促进《聊斋志异》的学术研究,也为藏家案头增色。
二〇二一年七月三十日
张青松于北京北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相关新闻